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科楊浩賢主任醫(yī)師、病理科林素暇副主任醫(yī)師、內(nèi)科侯雪副主任醫(yī)師領銜,聯(lián)合美國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和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吳一龍教授共同發(fā)布最新研究成果:3cm以下腫瘤突破臟層胸膜彈力纖維層但未侵犯胸膜表面的非小細胞肺癌(PL1)應歸入T分期中的T1而非T2。該研究在胸科國際權威雜志《CHEST》正式發(fā)表(文章詳情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該研究依托中腫的大樣本優(yōu)勢,通過科學的研究設計、嚴謹?shù)慕y(tǒng)計分析得出上述結論,對胸膜受到侵犯的3cm以下非小細胞肺癌的國際T分期提出修訂意見。
這部分患者或可免去化療!楊浩賢團隊研究成果為早期肺癌患者帶來福音-肽度TIMEDOO
這些患者或可免去術后輔助化療
一直以來,即使是3cm以下的非小細胞肺癌,若術后病理提示有胸膜侵犯,不管腫瘤是突破胸膜彈力纖維層但尚未浸潤至臟層胸膜表面(PL1),還是腫瘤已浸潤至臟層胸膜表面但尚未累及壁層胸膜(PL2),T分期都將由T1升級為T2。而這部分患者的病理TNM分期也會隨之由IA期升級為IB期(若無淋巴結和遠處轉移)。當前NCCN臨床指引認為,有胸膜侵犯的IB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屬于高危IB人群,推薦術后輔助化療,但證據(jù)級別較低,PL1和PL2是否存在預后的差異有待進一步研究。

化療是一把雙刃劍,術后輔助化療應用恰當可以提高療效,但如果用于特別早期的患者,則不僅不利于提高生存率,還會增加化療相關副作用,并造成醫(yī)療資源的浪費。但由于缺乏強有力的證據(jù),雖然目前NCCN臨床指引對PL1和PL2患者推薦無差別化療,但這有可能使部分不需要化療的患者承受過度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和經(jīng)濟負擔。

這部分患者或可免去化療!楊浩賢團隊研究成果為早期肺癌患者帶來福音-肽度TIMEDOO

肺癌胸膜侵犯情況分級/類:PL0,肺臟層胸膜未被腫瘤侵犯,或者侵犯程度尚未突破胸膜彈力纖維層;

PL1,腫瘤突破臟層胸膜彈力纖維層,但未累及胸膜表面;

PL2,腫瘤累及臟層胸膜表面;

PL3,腫瘤累及壁層胸膜。

Copyright ? 2008 Aletta Ann Frazier, MD.

為解決這一臨床問題,楊浩賢、林素暇、侯雪等專家領銜,歷時4年,用診斷胸膜侵犯的金標準——彈力纖維染色技術,對中腫1055例3cm以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預后資料和胸膜侵犯情況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3cm以下的PL1肺癌患者應歸入T分期中的T1而非T2。因此,這部分患者若無淋巴結和遠處轉移,不建議術后輔助化療,從而避免過度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和經(jīng)濟負擔。
這部分患者或可免去化療!楊浩賢團隊研究成果為早期肺癌患者帶來福音-肽度TIMEDOO
PL1患者的無病生存期(左)和總生存期(右)明顯優(yōu)于PL2患者,但與PL0患者相似。Chest. 2021;160(2):754-764
準確診斷,確保質量
既往研究中非小細胞肺癌胸膜侵犯的病理診斷依據(jù)主要是HE染色。然而,僅僅依靠HE染色來判斷胸膜是否侵犯準確性不夠,對相當一部分患者容易造成誤判。因此,國際肺癌研究協(xié)會(IASLC)推薦用彈力纖維特殊染色用于胸膜侵犯的病理診斷,以彌補HE染色的不足。為確?;颊咴\斷的準確性,本研究納入的全部1055例患者的胸膜侵犯情況都由HE和彈力纖維特殊染色兩種方法聯(lián)合診斷,最終診斷由林素暇教授團隊3個病理學專家一致確認,確保了對胸膜侵犯判斷的準確性,為該研究的可靠性提供了堅實保障。
強強聯(lián)合,協(xié)作攻關
該研究立足臨床需求,為解決臨床問題服務,需要詳實的數(shù)據(jù)和嚴謹?shù)难芯吭O計。鑒于中腫在國際上日益提升的學術聲譽和其所擁有密切隨訪的大樣本數(shù)據(jù),該研究啟動伊始即得到國際同行的關注和支持。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美國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專家團隊、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吳一龍教授等強強聯(lián)合,通過嚴謹?shù)恼n題設計,技術方法的反復改進和研究路線的反復優(yōu)化,歷時4年,研究結果終得發(fā)表。中腫胸科與病理科密切合作,多次就相關問題召開現(xiàn)場聯(lián)合科研討論會,就研究思路、技術瓶頸等進行深入討論,逐一解決技術難題,研究成果充分顯示了中腫開展腫瘤學臨床研究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