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夏寧邵教授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fā)表偽狂犬病毒相關研究成果
2022年3月22日,夏寧邵教授團隊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fā)表題為“Structures of pseudorabies virus capsids”的研究論文。該論文首次揭示了皰疹病毒科α家族的偽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不同類型核衣殼的近原子分辨率結構,以及衣殼相關皮層蛋白復合體(capsid-associated tegument complex, CATC)、基因組進出門戶蛋白復合體(portal complex)的原位結構,闡明了PRV衣殼裝配以及病毒基因組包裝、穩(wěn)定和釋放機制,為PRV抗病毒藥物和PRV作為溶瘤病毒藥物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支持。
PRV又稱豬皰疹病毒Ⅰ型病毒,屬于α皰疹病毒家族。該病毒能引起多種家畜和野生動物以發(fā)熱、奇癢及腦脊髓炎為主要特征的急性傳染病。豬是PRV的天然宿主,PRV感染豬會導致嚴重的病毒性腦炎、呼吸窘迫、生長和育肥豬的生長受阻、母豬繁殖障礙和新生仔豬死亡等現(xiàn)象,給全球養(yǎng)豬業(yè)帶來嚴重經(jīng)濟損失。此外,PRV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也不容忽視,近年來,由PRV跨越種屬屏障感染人類造成病毒性腦炎的報道說明該病毒已產(chǎn)生新的疾病負擔。為此,該團隊已開展了PRV抗病毒藥物研究,發(fā)現(xiàn)阿德福韋酯是一種可治療PRV感染的有效分子(Antiviral Res. 2021;186:105014)并申請了發(fā)明專利。此次研究解析了PRV的病毒顆粒核衣殼結構,為抗病毒藥物的進一步篩選和優(yōu)化提供了重要的結構信息。
PRV是一種結構及生活史均較復雜的皰疹病毒,衣殼直徑約為125 nm,其結構復雜,組裝形式多樣,純化難度大,是結構生物學領域的研究難點之一。PRV病毒衣殼不僅能保護基因組,在病毒組裝、成熟、侵染等過程中均發(fā)揮重要作用。夏寧邵教授團隊通過對PRV病毒培養(yǎng)以及純化方式的大量摸索,成功制備高純度的PRV病毒顆粒。應用冷凍電鏡(Cryo-EM)及局部重構技術(localized reconstruction),首次獲得了PRV實心病毒衣殼(C-capsid)及空心病毒衣殼(A-capsid)的近原子分辨率結構,揭示了精細的衣殼組裝與結構特征信息。結構顯示該病毒衣殼主要由主要衣殼蛋白(MCP)、次要衣殼蛋白(SCP),以及構成異源三聚體的Tri1和Tri2蛋白組成T=16的二十面體對稱結構;MCP形成的五聚體(penton)和六聚體(hexon),是構成衣殼的最主要成分,其中的六聚體由其頂部覆蓋的六個SCP蛋白進一步穩(wěn)固,五聚體和六聚體間的縫隙則由異源三聚體Triplex穩(wěn)固。PRV衣殼五聚體和六聚體交界面的相互作用較弱,與該團隊前期報道的同屬α皰疹病毒家族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Nat Microbiol. 2020;5(12):1542-1552)類似,但區(qū)別于其他人類皰疹病毒。
此外,該研究首次闡明了C-capsid上的衣殼相關皮層蛋白復合體CATC以及基因組進出門戶蛋白(portal)的原位結構,發(fā)現(xiàn)PRV門戶蛋白的整體結構與α-皰疹病毒HSV-1高度相似,portal和其他相關蛋白的相互作用方式與γ-皰疹病毒顯著不同。這些信息提示了PRV衣殼裝配以及病毒基因組包裝、穩(wěn)定和釋放機制,豐富了皰疹病毒的基礎病毒學知識,有利于PRV抗病毒藥物和基于PRV的溶瘤病毒藥物及疫苗等研究。
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王國松、碩士生查正輝、博士生黃鵬飛、博士生孫輝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夏寧邵教授、李少偉教授、陳毅歆副教授、鄭清炳高級工程師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廈門市科技重大專項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9250-3
(圖/文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來源:廈門大學


本文系作者 @TIMEDOO 原創(chuàng)發(fā)布在 肽度TIMEDOO。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