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快速簡便”的納米載體遞送可靶向、可追蹤的癌癥藥物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開發(fā)了一種新型的癌癥藥物搭載納米囊的設計方法,該方法滿足了五項關鍵標準:
1.結合癌細胞表面標記物。
2.強大、持久的放射性核素信號。
3.能夠在需要時釋放癌癥藥物。
4.易于制造。
5.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研究團隊在已有的微粒體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開發(fā)出了一種全新的高功能涂層。這種涂層可以避免現(xiàn)有微粒體常見的困難。
研究成果發(fā)表在《生物大分子》雜志上,題為“用89Zr直接放射標記靶向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的三嵌段共聚物囊泡進行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成像”。
文章作者寫道:“我們通過無螯合劑放射標記,開發(fā)了大小為60nm的PVPON5-PDMS30-PVPON5三嵌段共聚物聚合體制備的聚合體囊泡。聚合體囊泡表面通過氫鍵吸附可降解的單寧酸,即丹寧酸(TA)。TA作為定位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曲妥珠單抗(Tmab)的定位層和89Zr放射性核素的錨定層。”
涂層使用一層多酚來錨定PVPON5(一種短的五單元親水性聚合物塊)和PDMS30(一個較長的30單元親疏水性聚合物塊),到目前為止,三嵌段共聚物系統(tǒng)還用于錨定89Zr放射示蹤劑進行分子成像和HER2定位配體曲妥珠單抗用于定位納米囊泡到HER2陽性的乳腺癌細胞。 (其他放射示蹤劑和配體也可以使用。)
研究團隊的領導人——Eugenia Kharlampieva博士和Suzanne E. Lapi博士強調(diào),UAB團隊能夠快速而穩(wěn)定地將89Zr和Tmab附著到納米囊泡上,無需建立特定的連接劑,如螯合劑。
乳腺癌是最常見的癌癥之一,全球死亡率仍然很高。目前的治療方法是使用全身性藥物或治療性抗體,但往往伴隨著心臟損傷和功能障礙。通過影像引導的藥物傳遞到實體腫瘤,可以在降低藥物毒性的同時實現(xiàn)有效的藥物活性。
“據(jù)我們所知,我們的研究代表了首個不需要螯合劑的放射性標記聚合體,能夠在體內(nèi)進行長期多天的PET成像研究,” Lapi表示?!氨疚闹虚_發(fā)的放射性標記方法潛在地可以提供穩(wěn)定的同位素結合,而且不會出現(xiàn)體內(nèi)從囊泡膜中滲出放射性金屬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方法將聚酚類聚合物膜的固有優(yōu)勢與快速錨定乳腺癌細胞靶向配體的好處結合起來?!?/p>
在該研究中,TA與聚合體通過非特異性離子配對結合89Zr4+放射性核素,TA還通過氫鍵和離子配對與曲妥珠單克隆抗體或Tmab結合。PET掃描在健康小鼠體內(nèi)證實了89Zr的優(yōu)良保留性達七天。
Kharlampieva表示:“與目前開發(fā)的共價方法相比,聚合體膜的非共價Tmab錨定可以在納米粒子改性方面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因為它可以輕松快速地集成廣泛的靶向蛋白質(zhì)。鑒于這些聚合體可以封裝和釋放抗癌治療藥物,它們可以進一步作為精確靶向的治療載體,通過高效的藥物傳遞策略推進人類健康。”
參考文獻: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biomac.2c01539
編輯:王洪
排版:李麗


本文系作者 @TIMEDOO 原創(chuàng)發(fā)布在 肽度TIMEDOO。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