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Nat Comm | 饒子和/婁智勇團隊解答新冠病毒RNA延伸與帽結構合成的分子機制
新冠病毒SARS-CoV-2引發(fā)的COVID-19疫情至今已造成全球4700多萬人感染和120余萬人死亡。在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后,所編碼的一系列非結構蛋白要形成復雜的超分子蛋白質(zhì)機器“轉(zhuǎn)錄復制復合體”(RTC),包含了聚合酶、引物酶、解旋酶、甲基轉(zhuǎn)移酶、核酸酶以及多種輔因子蛋白,負責病毒轉(zhuǎn)錄復制的核心過程,涵蓋了眾多抗病毒藥物設計的關鍵靶點。
近日,清華大學醫(yī)學院饒子和院士、婁智勇教授團隊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連續(xù)發(fā)表研究論文,闡明新冠病毒生命周期中核心的超分子蛋白質(zhì)機器“轉(zhuǎn)錄復制復合體”的“帽結構合成中間狀態(tài)”與“核酸合成延伸狀態(tài)”兩個過程的分子機制,揭示新的抗病毒藥物作用靶點。
新冠疫情發(fā)生后,饒子和院士團隊針對抗病毒關鍵靶點,迅速開展科研攻關。先后闡明了兩個最關鍵藥物靶點蛋白的結構信息,即主蛋白酶Mpro,以及由聚合酶nsp12、引物酶nsp8和輔因子nsp7組成的“核心轉(zhuǎn)錄復制復合體”(C-RTC),以及C-RTC與核酸和瑞德西韋復合物的三維結構,為認識病毒的生命過程、發(fā)展高效抗病毒藥物提供了關鍵信息。2020年,這三項工作先后發(fā)表在Nature,也是至今為止抗新冠藥物靶點研究中引用最多的工作。

在此基礎上,清華大學醫(yī)學院饒子和院士、婁智勇教授團隊深入探索了新冠病毒RTC的工作機制,對RTC的動態(tài)過程進行系統(tǒng)劃分和定義,先后解析了“延伸轉(zhuǎn)錄復制復合體”(E-RTC)和“加帽中間態(tài)轉(zhuǎn)錄復制復合體”[cap(-1)’-RTC]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闡明了新冠病毒轉(zhuǎn)錄復制的關鍵結構信息,發(fā)現(xiàn)了聚合酶nsp12在mRNA合成中的獨特機制,為發(fā)展高效抗病毒藥物提供了重要信息。
研究團隊利用獨特設計的RNA分子,成功組裝成由C-RTC和解旋酶nsp13構成的E-RTC,并解析其2.9埃的冷凍電鏡結構,首次提出了兩個解旋酶分子依次與C-RTC組裝,協(xié)同聚合酶完成RNA合成“backtrace”的復雜機制(圖1)。研究工作還闡明了解旋酶結合模板RNA的關鍵位點,為針對解旋酶開發(fā)抑制劑提供了關鍵結構基礎,研究結果于2020年11月18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fā)表:Architecture of a SARS-CoV-2 mini 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complex【4】。
研究團隊首先成功組裝成第二步向第三步過渡過程的轉(zhuǎn)錄復制復合體的關鍵狀態(tài),將其命名為cap(-1)’-RTC,解析其2.8埃的冷凍電鏡結構(圖2)。該復合體由E-RTC和單鏈結合蛋白nsp9共同組成,nsp9通過其N端氨基酸與聚合酶nsp12上的核苷轉(zhuǎn)移酶(NiRAN)結構域結合,引導帽合成過程由第二步向第三步的過渡。隨后,進一步證實聚合酶nsp12的NiRAN結構域負責催化帽結構合成的第二步酶學反應,回答了冠狀病毒研究中近20年來懸而未決的問題,首次徹底明確了mRNA合成過程中全部的關鍵酶分子,為抗病毒藥物研發(fā)提供了新的靶點,相關研究成果于2020年11月15日在Cell在線發(fā)表Cryo-EM structure of an extended SARS-CoV-2 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complex reveals an intermediate state in cap synthesis【5】。
圖為饒子和院士在第十八次中國生物物理大會上做集中展示團隊中病毒結構與功能研究的骨干成員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770-1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533-6
制版人:SY
參考文獻


本文系作者 @TIMEDOO 原創(chuàng)發(fā)布在 肽度TIMEDOO。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