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氨基酸密碼子表,教科書還漏了許多重點-肽度TIMEDOO

凡是上過高中的童鞋,都應該見過這一張氨基酸密碼子表,稱為標準(或通用)密碼子表。地球上那么多種生物,從低等的單細胞,到高等的動植物,除了共享ATCG這樣的DNA密碼之外,其解碼機制,即氨基酸密碼子,也具有高度相似性。

但這里就有個大坑了:當提到密碼子的時候,我說的是“相似”,而不是“相同”。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注: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生物狗窩】,歡迎關注!)

一、不同生物的密碼子使用偏好不同

三聯(lián)密碼子一共有4×4×4=64個,而構成生物的氨基酸僅有20個(外加1個終止密碼子)。這意味著,有許多密碼子,編碼著同一個氨基酸。比如說,UUA、UUG、CUU、CUC、CUA和CUG均編碼亮氨酸。這種現(xiàn)象,稱為密碼子的簡并性。

但這是否意味著,生物可以隨便更換密碼子、反正只要編碼同一個氨基酸就好呢?

并不是!

不同生物使用各種密碼子的頻率,是不同的。同樣是編碼亮氨酸,在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使用UUU、UUA和UUG的幾率是最高的,每1000個密碼子中,這三個密碼子就會出現(xiàn)大于26次。而在人類(Homo sapiens)中,使用UUA編碼亮氨酸的概率是比較低的,每1000個密碼子中只會出現(xiàn)不到8次。這種現(xiàn)象,稱為密碼子使用偏好性(codon usage bias)。

有關氨基酸密碼子表,教科書還漏了許多重點-肽度TIMEDOO
釀酒酵母與人類密碼子使用偏好表

在這個數(shù)據(jù)庫,可以查到各種生物密碼子使用偏好性的數(shù)據(jù):

kazusa.or.jp/codon/

密碼子偏好性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目前并沒有明確的答案,畢竟很難通過實驗來再現(xiàn)漫長的生物演化過程。因此這里也不展開敘述各路假說。

但目前知道的是,如果隨意更換同義的密碼子,會產(chǎn)生各種問題。比如說,同樣都是編碼亮氨酸,假如將UUA換成CUG,就會顯著改變GC比。這不光會影響基因組的穩(wěn)定性,還會導致轉(zhuǎn)錄出來的mRNA的二級結(jié)構發(fā)生變化。同時,由于密碼子偏好與tRNA池是共進化的,因此,更換了同義的密碼子,而tRNA基因或者豐度卻沒有隨著發(fā)生變化的話,就會影響蛋白質(zhì)的翻譯速度。再有,由于蛋白質(zhì)是可以邊翻譯邊折疊的。因此,翻譯速度的變化,也會影響蛋白質(zhì)的折疊

目前,有一些人類疾病,被認為與DNA的同義突變(synonymous mutations)具有相關性。

這同時也告訴我們,在實驗中,如果想在A生物中表達B生物的蛋白,往往需要考慮密碼子的優(yōu)化,將B生物的基因DNA序列,改成適合A生物的密碼子使用偏好,否則表達效率會降低,甚至表達不出來。

二、核基因組與線粒體、葉綠體基因組使用的密碼子表不同

是的,你沒看錯,線粒體和核基因組所使用的密碼子表,是存在差異的。

比如說,在標準的密碼子表中,AGA和AGG編碼精氨酸,但在脊椎動物的線粒體中,這兩個密碼子卻是終止密碼子。而標準密碼子表中的終止密碼子UGA,在脊椎動物的線粒體中,卻是編碼色氨酸。(注:線粒體基因組不光能夠用胞漿中的核糖體與tRNA來翻譯蛋白,它還能編碼自己的核糖體和tRNA,用獨特的密碼子表來翻譯蛋白。)

在不同生物中,線粒體與核基因組的密碼子差異,也是不同的。如有有興趣,可以參考這個網(wǎng)站:

ncbi.nlm.nih.gov/Taxono

對了,除了密碼子編碼的氨基酸存在差異之外,核基因組與線粒體基因組的密碼子使用偏好性,也是不同的。具體的數(shù)據(jù),同樣可以到前文所提到的數(shù)據(jù)庫中去查。

葉綠體的情況更加有意思了,它對密碼子的偏好性更加強,甚至幾乎不使用某些密碼子來編碼氨基酸。

這個現(xiàn)象,同樣也佐證了,線粒體與葉綠體的內(nèi)共生學說,即它們都是外源微生物進入真核生物的祖先后,馴化、共生,從而演化出來的細胞器。

有關氨基酸密碼子表,教科書還漏了許多重點-肽度TIMEDOO
線粒體與葉綠體內(nèi)共生學說示意圖

三、同一個密碼子,還能被隨機編碼成不同氨基酸

如果覺得第二點還不夠毀三觀,那第三點就是改寫教科書級的了(教科書內(nèi)心OS:你們夠了沒……)

在標準密碼子表中,CUG編碼的是亮氨酸。但是在一些酵母中,CUG會編碼絲氨酸,在另外一些酵母中,卻又是編碼丙氨酸。

有關氨基酸密碼子表,教科書還漏了許多重點-肽度TIMEDOO
Evolutionary instability of CUG-Leu in the genetic code of budding yeas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ume 9, Article number: 1887 (2018)

這看起來還是沒啥毛病嘛,上面不剛說了,線粒體和葉綠體可以用不同的密碼子表,那思維跳躍一下,酵母這么低等的生物,用著和高等生物不同的密碼子表,很奇怪嗎?反正在既定的物種中,什么密碼子編碼什么氨基酸,都是對應好的,對吧……

不對……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最近一篇發(fā)表在Current Biology的論文發(fā)現(xiàn),在Ascoidea asiatica這種酵母中,CUG會有一半的幾率被翻譯成絲氨酸,另一半幾率被翻譯成亮氨酸。

這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唯一例外,即同一個密碼子,在同一生物、同一套基因組中,可以編碼兩種不同氨基酸,這是由攜帶絲氨酸和攜帶亮氨酸的tRNA相互競爭引起的。

有關氨基酸密碼子表,教科書還漏了許多重點-肽度TIMEDOO

就像這篇文章的Graphical abstract所描繪的那樣,CUG在Ascoidea asiatica酵母中將被翻譯成什么氨基酸,似乎是擲骰子決定的。

只是這種隨機翻譯可能是有害的,因為在Ascoidea asiatica酵母中,CUG密碼子非常罕見,幾乎不出現(xiàn)在蛋白保守的亮氨酸或絲氨酸位置,而且多位于低表達基因中。而其他親緣關系相近的酵母,則可能是通過失活其中某一種tRNA來避免這種混亂。

有關氨基酸密碼子表,教科書還漏了許多重點-肽度TIMED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