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編輯技術在農業(yè)領域的應用推動了作物改良,但以DNA形式遞送基因編輯工具的方式存在外源DNA整合風險和脫靶效應。近年來,無外源DNA殘留的基因組編輯遞送技術備受關注。盡管基于核糖核蛋白的遞送策略在小麥等作物中實現了T0代基因敲除,但其復雜的制備與操作限制了應用。相比之下,mRNA遞送策略具有制備靈活、可大規(guī)模生產的優(yōu)勢,可為基因編輯提供高效且安全的替代方案。

2016年,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建立了基因槍介導的mRNA遞送方法,在T0代小麥中獲得無外源DNA整合的基因敲除突變體。當前,植物中的mRNA遞送系統(tǒng)效率較低,且在精準基因編輯如堿基編輯和引導編輯方面的應用鮮有報道。近日,高彩霞研究組通過優(yōu)化體外轉錄mRNA(IVT)的翻譯效率與遞送穩(wěn)定性,開發(fā)了新型基因槍介導的mRNA遞送系統(tǒng)v2_TMV/DEN2,提高了植物基因編輯效率,并在植物中實現了高效的C-to-T和A-to-G堿基編輯。

該研究系統(tǒng)性優(yōu)化了體外轉錄RNA(IVT)的翻譯效率與遞送穩(wěn)定性。研究發(fā)現,煙草花葉病毒(TMV) 5’UTR與120nt poly(A)尾可使IVT mRNA在原生質體中的翻譯效率提升12.9倍,在水稻懸浮細胞中的編輯效率提高1.9倍。進一步,研究引入登革熱病毒(DEN2)5’UTR序列,采用魚精蛋白包被技術,提高了基因編輯效率并構建了新型mRNA遞送系統(tǒng)v2_TMV/DEN2。與廣泛使用的質粒形式的遞送方式相比,v2_TMV/DEN2在T0代水稻和小麥中的編輯效率平均提高了4.3倍和3.5倍。研究對T0代水稻突變體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發(fā)現,v2_TMV/DEN2獲得的突變體均無外源DNA片段整合。

2月10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fā)表在《植物生物技術雜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山東省重點研發(fā)計劃(農業(yè)良種工程)等的支持。

科研人員開發(fā)出高效植物mRNA遞送系統(tǒng)-肽度TIMEDOO

新型mRNA遞送系統(tǒng)v2_TMV/DEN2可在水稻和小麥中高效實現多種編輯形式

來源:中科院